部落格好生活 講師:林毓桓
部落格:Yahoo奇摩(夜鷺‧摩根的隨心筆記)
社大班級部落格::Yahoo奇摩(植物染與絹印版畫的運用課程分享)
課程大綱與進度:【第一次上課日期:4月9日】(第4週開課)
第4週、電腦環境介紹與部落格平台基本設定
第5週、部落格面面觀(各種部落格使用平台的特色)
第6週、如何記錄我們的生活
第7週、部落格使用介面應用-用部落格寫日記
第8週、簡易部落格語法操作
第9週、有聲有色的部落格-如何做好影像紀錄-拍照篇
第10週、有聲有色的部落格-照片影像處理與後製上傳)
第12週、部落格影像應用實作與討論
第13週、有聲有色的部落格-如何做好影像紀錄-錄影篇
第14週、影片簡易剪輯與上傳(使用YouTube的空間)
第15週、部落格影片應用實作與討論
第16週、分享我們的部落格
什麼是部落格(網誌)
即時通訊(Instant messaging,簡稱IM)是一個實時通訊系統,允許兩人或多人使用網路即時的傳遞文字訊息、檔案、語音與視訊交流。
在網際網路上受歡迎的即時通訊服務包含了Windows Live Messenger、AOL Instant Messenger、skype、Yahoo! Messenger、.NET Messenger Service、Jabber、ICQ與QQ等。這些服務的許多想法都來源於歷史更久的線上聊天協定 - IRC。
網誌(Web log,縮寫 Blog),又譯為網路日誌、博客(中國大陸音譯)、部落格(台灣音譯)或部落閣等(參見「中文譯名差異」一節),是一種通常由個人管理、不定期張貼新的文章、圖片或影片的網站。部落格上的文章通常根據張貼時間,以倒序方式由新到舊排列。
許多部落格專注在特定的議題上提供評論或新聞,其他則被作為比較個人的日記。一個典型的部落格結合了文字、影像、其他部落格或網站的超連結、及其它與主題相關的媒體。能夠讓讀者以互動的方式留下意見,是許多部落格的重要要素。大部分的部落格內容以文字為主,仍有一些部落格專注在藝術、攝影、視頻、音樂、播客等各種主題。部落格是社會媒體網路的一部分。
微博客(Micro-blogging,Microlog,微部落格、微網誌、微型網誌)是一種允許用戶及時更新簡短文本(通常少於200字)並可以公開發布的博客形式。它允許任何人閱讀或者只能由用戶選擇的群組閱讀。隨著發展,這些訊息可以被很多方式傳送,包括短訊、即時訊息軟體、電子郵件、MP3或網頁。一些微博客也可以發佈多媒體,如圖片或影音剪輯和出版。
微博客的代表性網站是Twitter,這個詞甚至已經成為了微博客的代名詞。plurk噗浪目前台灣火紅。
微博客的內容不同於一個傳統的部落格,因為它在聚集文件(例如:文本、音頻或者錄影)是比典型部落格,更加典型且微小,但用者還是會在相同的事務上和各自的原因運用它。許多微博客在一個面對面水平上提供短的評論或者關於公司的份額新聞:產品和服務。
Blog的定義
網誌(Blog),或音譯為「部落格」、「博客」,是指個人透過網路空間,將個人日記書寫於網路之上,並且定期更新。
書寫部落格的人,則稱為blogger,音譯為「部落客」或「博客」。
Blog的構成要素
構成一個部落格(blog)的要素很多,以下幾個要素:「文章組成」、「彙整」、「互動」與「文章訂閱與串連」,是組成一個部落格的基本要素。
1.文章組成
部落格文章的組成,有以下幾個特徵:
標題(title)
內容(post or entry)
日期或時間戳記(date or timestamp)
靜態連結(permalink)
1.1 標題(title)
顧名思義,部落格文章的標題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用來表示部落格文章的主題為何,讓讀者可以先行判斷是否對這篇文章有興趣。
1.2 內容(post or entry)
部落格的內容很多樣化,可以是文字、圖片,甚至是影音,而且也沒有篇幅的限制。
1.3 日期或時間戳記(date or timestamp)
部落格與一般個人網頁不同的地方,就在於「時間」。「標明時間」是發表部落格文章最基本的動作,透過部落格系統將文章構成,系統會自動記錄文章完成的時間。
1.4 靜態連結(permalink)
靜態連結permalink這個字,是由permanent link(永久連結)縮寫而來,所謂的靜態連結,就是指部落格文章的永久連結。因為部落格的文章內容會不斷的更新,有了正確的永久連結,才能讓使用者方便使用。
2.文章彙整
當部落格文章依照上述的幾個特徵組成之後,依照時間順序彙整排列,就構成了所謂的「部落格」。
部落格建立初期,文章的數量不多,可以不需要整理,但隨著文章更新數量增加,文章的彙整成為一項重要的工作。
部落格文章彙整的方式,主要有二:
依照時間分類
依照文章類別分類
2.1 依照時間分類
上一章節提到文章組成的特徵「時間戳記」,在文章彙整上面派上了用場,由於部落格系統會自動記錄文章發佈的日期,因此按照時間做為文章彙整的依據,是一般最常見的方法。
2.2 依照文章類別分類
除了利用「時間」彙整文章,大部分的部落格系統還提供了以文章類別(category)的方式,來達到文章彙整的目的。有些部落格系統更提供了一篇文章對應多個文章類別的功能,使用者能更靈活的運用文章類別,將文章加以分類彙整。
3.互動
部落格最注重的就是與讀者之間的互動性。過去,個人網頁的時代,網頁內容更新後,讀者對於網頁內容的回應,多半透過作者提供的E-mail,一來一往的互相討論。
這樣的回應方式,不僅曠日廢時,一對一E-mail的討論,也無法達到知識分享的目的。不過,在部落格時代裡,這些都不是問題,目前的部落格系統,大多提供了迴響(comment)與(trackback)的機制。
3.1 迴響(comment)
迴響是大部分部落格系統都具備的基本功能,使用方法類似留言版,當部落格作者發佈新文章之後,讀者可以針對文章內容做出回應,在該篇文章後面加上迴響,與作者做互動。
由於迴響直接回應在文章後方,是開放性的,每一位瀏覽文章的使用者,都可以看到作者與讀者們之間的互動。如此一來,資訊因而傳播,之事也因此累積。
3.2 引用(trackback)
不同於迴響機制,引用的作用方式比較複雜。當某甲在部落格中發佈文章之後,某乙看到之後也在自己的部落格發表文章,針對同一主題做出回應,此時某乙就可以透過「引用」的機制,透過部落格系統,發送通知給某甲,讓某甲知道某已在他自己的部落格上,對某一篇他感興趣的文章做出回應。
此外,部落格送出的引用通知,也會顯示在對方文章中。透過相互引用,某一主題的文章的以連成一片,達到延伸閱讀的作用。
4 訂閱與串連
在個人網頁興盛的時代,網站更新後要如何讓讀者知道?消極的方法,網站作者只能被動等待,傻傻的等著讀者自行上門瀏覽,積極的方法是,提供E-mail或是電子報的訂閱,告知讀者網頁有新的內容。
在部落格的時代裡,大部分的部落格系統不再提供E-mail或是電子報的訂閱,這都歸因於RSS技術的興起。所謂的RSS,簡單的說,就是網路內容的一種交換格式,透過RSS的運作,網頁內容可以很容易的達成資料交換的目的。
目前的部落格系統,多半會提供RSS feed,讀者只要訂閱部落格上的RSS feed,就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取網站更新的資訊。同時,透過RSS feed的串連,使用者也可以組成屬於自己特有的部落格聯播 (資料來源:華龍國小數位學習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